嵩山少林寺甘露台的由来,真的有天降甘露之事,与这位高僧有关
嵩山少林寺西边有座甘露台,为什么叫甘露台呢?这里有一个传说。
北魏太和十八年(94年),都城由平城(今大同市)迁到洛阳,跟随而来的有一批天竺国高僧,其中就有嵩山少林寺开山祖师佛陀扇多(《魏书·释老志》称跋陀)。
跋陀喜欢清静,一日在大街上碰见中国沙弥慧光,经奏明朝廷,二人来到嵩山大法王寺一看,见殿堂颓废,尘遮佛面,昔日的佛门圣地,如今成了一座破寺。在刚刚建立的嵩阳寺,他们问起和尚僧稠:“和尚日诵何经?”回答说:“天天42章(经)。”又问:“师承何人?”回答:“无师自悟!”跋陀经过详细考察后认为,嵩山倒真是一座灵山,眼前虽然少“云”(经)缺“雨”(法),却正是自己在此开辟道场,弘扬佛法的大好时机。

跋陀
跋陀回到魏朝新都洛阳,魏孝文帝问他到嵩山观感如何。跋陀回答说:“山是灵山,就是久旱(汉)缺雨(法)。”魏孝文帝对跋陀的一语双关并不以为然,随口说道:“近来阴雨连绵,怎能说是久旱缺雨呢?”
跋陀大师进一步说明:“自后汉永平年间,佛法传入嵩 (山)洛(阳),至今已有400余年,经还是42章经,又缺乏高僧传授啊!”这时候,魏孝文帝理解跋跎说的嵩山佛教仍停留在四百多年前的后汉水平,就说:“那就请大师你到嵩山耕云(经)播雨(法)吧。”

跋陀说:“圣上让我到嵩山弘扬佛法,正合我的心愿,但是那里更需要天降甘露!”魏孝文帝说:“天高难求。”聪明的沙弥慧光急忙进言:“天子代天。”魏孝文帝心里明白这师徒二人是要求朝廷的支持,于是传下圣旨,在少室山阴的丛林中为跋陀建造了新的道场,这就是现在的少林寺。
太和十九年(495年),少林寺建成,魏孝文帝就命跋陀为寺主,并由他会同天竺国另两位高僧,也就是勒那摩提和菩提流支,在少林寺翻经台上边译经,一边传法。

太和二十年(496年)四月初八,佛祖释迦牟尼圣诞之日,跋陀、勒那、流支三位大师在翻经台上开大法会,临场听法的人多达数千。正当三位大师台上说法的时候,五乳峰上涌起五朵莲花彩云,刹时间清风细雨下了起来,在场的人都受到甘露滋润,欢声齐唱:“天降甘露!”
这就是跋陀译经,天降甘露的故事。
-
那么导致外溢的原因是什么呢?正确的操作步骤是怎样的?阳姐我来给大家分析分析。1、按食谱或说明书选择对应的功能五谷浆、倍浓豆浆-----适合打各种五谷杂粮、豆类米糊、滋补糊 -----适合打五谷杂粮、各种米类养生粥、杂粮粥-----适合做五谷杂粮炖煮-----适合做长时间熬煮的食材2、按说明书食谱用量[详细]
-
1、我们先看压缩机,压缩机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压缩机吸入低温低压的过热气态冷媒(10℃),排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70-90℃)。注意,这里排出的气态冷媒也是过热气体,如图所示,排出口压力为2.96MPa,这时对应的冷凝温度(饱和温度)为50℃,如果这时排气温度为70℃,那么说明压缩机排气[详细]
-
刺槐木材硬度十分高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是豆科刺槐属落叶乔木。属于阔叶环孔材。相对密度0.77。材质坚硬,有韧性。硬度为7.刺槐原产北美洲,17世纪被引入欧洲,20世纪初由德国引入山东胶州栽培。刺槐因为是由西洋引进,故百姓称之为洋槐,其叶柄上有刺,所以叫刺槐。刺槐颜色[详细]
-
黑色家具容易落灰,可能是在打扫的时候,摩擦起电造成的,这时需要用清水里适量地添加中性的柔软剂,将抹布打湿后,重新擦拭黑色家具,这样可以缓解容易落灰的情况,还可以摆放植物去除空气中的灰尘,不用的黑色家具,可以用报纸包裹起来。黑色家具容易落灰的解决方法黑色家具容易落灰,一般是在打扫环境卫生时,抹布与黑色[详细]
-
KTV分两种模式:一个是量贩式的。一个是夜总会形式的!量贩的就是大众化的K歌没有小费!公司是靠K歌时间来收取包厢费而赚钱!服务员就拿点工资1000左右没其他小费的!这个赚不到钱但比较稳定一点!夜总会式的就比较复杂!但赚的钱是没有底的高的一个月能拿到上万也有可能去那里的都是有钱的老板。夜总会都有小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