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生平简介,你认识他么?

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代表作品有《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人物经历

1908年,马斯洛(A. H. Maslow, 1908-1970)出生美国纽约。
父母是从前苏联移民的犹太人,父亲酗酒,母亲极度迷信、性格暴戾。
马斯洛智商奇高,据说有194,学习成绩非常优秀。5岁起开始经常在街区图书馆阅读书籍,把林肯当作心目中的英雄,多年后还把他当作“自我实现”的典型进行分析。
但是马斯洛不会交际,对自己很大的鼻子感到自卑,觉得自己在没有多少犹太人的社区里是个异类。
直到他大学时读到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才得到启示,开始疯狂地“补偿”与“追求优越”,但他似乎始终没有彻底改变自己的自卑,成名后仍对公众讲话感到焦虑
1926 年,奉父母之命进入纽约市立学院学习法律,但马斯洛对心理学更感兴趣。一段时间后,他转至康奈尔大学,听了铁钦纳的课,觉得元素分析过于枯燥,后又返回纽约市立学院。
1928 年,结婚。
马斯洛结婚时才20 岁,老婆是他的表妹,才19 岁。
此后,他前往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继续念书,对行为主义理论感兴趣,跟随赫尔研究动物学习行为。
但他的第一个女儿出生后,他开始与格式塔心理学的惠特海默等接触,后来又迷上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顿时觉得自己之前对行为主义的痴迷非常愚蠢。
1930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次年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
1934 年,获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师从心理学家哈洛(社会心理学里用猴子研究依恋行为的首创者),开始研究了一段时间的猿猴。
1935 年,因研究猿猴的原因,得到桑代克的欣赏,前往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的助理。
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
这时,由于纳粹德国的迫害,众多欧洲知名心理学家,如格式塔心理学的惠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及精神分析的霍妮、阿德勒及弗洛姆等人前往美国。
马斯洛与这些人均有交往,对他的心理学理念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后来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就吸收了格式塔的整体论思想、阿德勒与弗洛姆的人本主义思想,等等
1951年,任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
1954 年,出版《动机与人格》,首次提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概念,但当时行为主义正如日中天,他的文章甚至无法在正式的心理学刊物上发表。
1961年,创办《人本主义心理学杂志》。
1962年,成立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会,在他去世后成为美国心理学会第 32 分会,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第三势力”获得一席之地。
1967 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70年,因心脏病去世。在其死后,迅即成立了国际人本主义心理学会。
学术观点
1.人本心理学方法论
马斯洛所推动和发展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批判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他反对在心理学研究中把人当作动物和机器和盲目照搬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机械主义心理学方法论,倡导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方法为中心”,以“整体动力论”消除还原主义的弊端,消解科学与价值的矛盾,使心理学成为“价值科学”,提倡性善论和对健康人格的研究,重视人的潜能、自由、责任和尊严,强调人性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建立起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
2.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主要载于他 1954 年出版的《动机与个性》一书。他所说的动机,是指人性本质中的善根。动机像一棵大树的种子,在长成大树之前,种子之内已蕴藏了将来成长为一棵大树的一切内在潜力。人类的动机也就是个人出生后一生成长发展的内在潜力。
马斯洛认为人都潜藏着七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马斯洛在人生的两个阶段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所以我们在一些书上只能看到马斯洛需要层次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具体地说,按照重要性和层次性排序,七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主要指:

生理需求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当一个人为生理需要所控制时,其他一切需要均退居次要地位。
安全需求
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社交需求
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
尊重需求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认知需要
又称认知与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马斯洛将其看成克服阻碍的工具,当认知需要受挫时,其他需要的能否得到满足也会受到威胁。
审美需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有对周围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欣赏。
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往往会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获得成就感。马斯洛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的人处于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感觉。
马斯洛认为七个层次要按照次序实现,由低层次一层一层向高层次递进。只有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才能去满足高层次。所以一定程度上,过于机械化。但是我们也要肯定马斯洛理论的完整性,以及他对管理、教育等方面作出的贡献和启示。
3.自我实现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个人人格获得充分发展的理想境界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self actualization)就是人性本质的终极目的,也就是个人潜力得到了充分发展。据马斯洛估计,人群中能够自我实现者不过十分之一,原因是个人条件之外,难免受环境因素的限制。他选出美国名人中杰佛逊、林肯、爱因斯坦等人,认为他们都是自我实现的人。
杰出贡献
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代表作品有《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其美学理论提供了心理学基础。其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
社会评价
马斯洛认为人的本性是中性的、向善的,主张完美人性的可以实现性,是一种乐观主义的美学,但他离开社会实践谈审美体验、审美活动,有抽象、片面之嫌。《纽约时报》评论说:"马斯洛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己过程中的一块里程碑"。还有人这样评价他:"正是由于马斯洛的存在,做人才被看成是一件有希望的好事情。
-
近日,有我爱卡论坛的网友发帖称,自己信用卡的额度原来是20000,在冷冻3个月后,接到短信提醒说额度调整为2000元。对此,网友大呼,这种冷冻提额实在“太坑爹”了。据了解,原来这位网友想尝试一下“传说中”的交行冷冻提额,便打客服电话咨询,客服自称这个系统每个月会审核用户的用卡情况,进行调整,说是对长[详细]
-
问题一:万一得了大病怎么办?在人的一生中,有两个我们无法预知的突发事件:疾病和意外。如果一个人真的遭遇大病或残疾,有三笔费用是必须要面对的:医疗费、康复费、收入损失费。社保可以为你解决基本医疗费的问题,但如果得了重病,需要进口药或者复杂的手术,那就只能自费了。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特别是病后的恢复。医[详细]
-
近日,吴起县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借贷担保纠纷。 2011年5月24日,原告张某某为好友陈某某在被告某银行处借款提供了个人担保。该笔借款期限从2011年5月24日至2014年5月22日。张某某提供担保的保证期限为借款到期之日起两年内,即从2014年5月22日至2016年5月22日。借款到期后陈[详细]
-
装修大计,水电先行,电路作为隐蔽工程,一旦发生事故,轻则全屋短路,重则引发事故。可见做好电线布局十分重要,电线不能直接埋进墙体或者地面,应该进行穿线,防止电线绝缘层受损。因此,一款好的电工套管显得十分重要。然而,市面上的电工套管琳琅满目,如何选择一款性价比高、质量过硬的电工套管成了摆在业主面前的一道[详细]
-
爱养花的朋友来自各个领域,商人也是其中之一。大部分花店都为很多商务场所和家庭提供了各种花卉盆栽。他们对花卉的挑选和摆放都有很高的要求。今天这几种很受商业人士喜爱的花,不仅好看还有好寓意!白掌白掌,也被称为“一帆风顺”,代表着万事顺利。它四季常青,不会掉叶,适合在酸性泥炭土中生长,喜欢半阴半阳的环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