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坛回顾·人物·潘天寿的生平简介

潘天寿(1897—1971)
原名天授,字大颐,号阿寿,早年自署懒道人、心阿兰若主持,晚年自署东越颐者、颐翁、雷婆头峰寿者等,浙江宁海县冠庄村人。
1915年至1920年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1923年至上海,先后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1928年定居杭州,任西湖艺术院教授,翌年赴日本考察美术教育。
1944年至1947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1949年后,历任中国美协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浙江分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
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
1963年作为中国书法家代表团成员访问日本。
国画作品《露气》《雨后千山铁铸成》《记写雁荡山花》均藏于中国美术馆;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书法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潘天寿 行草条幅 桑麻鸡犬知如旧,一路红深魏晋花。
重要艺术观点
吾国书法中有一笔书,史载创于王献之。其说有二:一、狂草一笔连续而下,隔行不断;二、运笔不连续,而笔笔气势相连续。如龙蛇飞舞,隔行贯注。
实则书家作书,笔画稍多时,字间行间,每须停顿,笔头中所沁藏之墨尽,写之即成枯竭,必须向砚中蘸墨。前行与后行一笔相连,极难自然,以美观之,亦无意义,以此推论,以第二说为是。
绘画中亦有一笔画,史载创于陆探微,其法亦有二,大体与书法相同,以理推之,亦以第二说为是。
吾国文字与绘画之组成,以线为主,线以骨气为质,由一笔至千万笔,必须一气呵成,隔行不断,密密疏疏,相就相让,相辅相成,如行云之飘渺于天空,流水之流行于大地,一任自然,即以气行也。气之氤氲于天地,气之氤氲于笔墨,一也,故知画者必知书。
——潘天寿画谈随笔

潘天寿 临黄道周《榕坛问业》(局部)
美术界对潘天寿的认知有艺术史的广度。在他们看来,潘天寿的作品充分发挥了以线为主的中国画表现特点,造型概括简约,风骨雄健、刚直、凝练。潘天寿用浓墨作泼墨法,加上使用焦墨,画面显得苍茫厚重,枯湿浓淡中有着丰富的神韵。潘天寿澎湃的艺术激情,让他的画笔在内,思绪在外,着力于雄奇壮观、辽阔遒劲的意境,笔墨灵动,神采飞扬。这得益于潘天寿用墨的创新。潘天寿笔墨粗放野逸,焦、浓、泼、积之墨交替使用,画作婀娜华滋,淋漓丰润,意境悠远。

潘天寿 国画 松荫夜话
潘天寿书法筑基于黄道周、张瑞图、二爨,率为险峭劲厉一路。这与他崇尚阳刚、金石气的审美倾向是颇为一致的。但与一般取法黄道周、张瑞图者注重书法本身的‘取向’和完整有序的‘陈述’不同,潘天寿是完全站在绘画的空间、视觉立场来间离地把握和取法对象……潘天寿的书法与他的绘画在审美风格上取得了惊人的协调和一致。它体现出与传统书法审美观念完全不同的现代绘画视觉空间立场和现代美学意义上的崇高、壮美。
——姜寿田

潘天寿 行书懒将会心联

潘天寿 临吉金文字

潘天寿 篆书条幅 门无客至惟风月,山外人归带夕阳。
-
如何判断相亲是否成功,很多单身朋友在相亲后不太能判断对方是否对自己满意,迟迟没有行动就会造成误会,相亲过程及结束后总是会有些迹象表明对这次见面的结果,那么该如何判断相亲是否成功?1.对方身体肢体反应身体反应是最真实的,如果不喜欢一个人,不会跟你近距离的接触,如果当你主动给ta夹菜时,ta表现的很开心[详细]
-
大家现在基本都处于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事情都讲究效率,感情也不例外,从而导致离婚率提高了不少。前两天有个人问我怎么样才能提高表白的成功率?个人认为表白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成功率高与否往往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你和对方的关系、对方的性格、你的表达方式等等。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建议分享给需要的朋友:1[详细]
-
一个男人爱不爱你,其实你很容易分辨出来,因为他的一举一动,都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比如,他对你的态度,会影响到你的心情。在生活中,他对你的态度,会让你觉得很委屈。如果一个男人,总是能让你在他面前受尽委屈,那么就说明他根本不在乎你。因为在他心里,根本就没有在意过你的感受,更不会把你放在心上。他不会顾及[详细]
-
问你几个问题:你和你丈夫最后一次尽情聊天是什么时候?他最后一次主动和你分享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是什么时候?他最后一次和你聊共同朋友是什么时候?你有没有注意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你们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见面的时候也不知道该如何无话不谈的继续下去?即使我们每天一起吃饭,看剧,睡觉,我们总是无话可说。[详细]
-
感情里经常有吵吵闹闹,能够在吵吵闹闹中走过来的,最后都是非常幸福的。而那些走不过来的情侣,往往都有一方会很心痛,另一方则是毫无波澜。毕竟情侣真的要分手了,大多数都是有一方已经累了、或是不爱了,才会把那些绝情的话甩给对方。那么在分手的时候,什么话会让女人感到绝情呢?一起来看看吧。1.我想我们的性格不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