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开头的成语有什么(泥牛入海成语故事)
泥牛入海,这个成语来历不简单,涉及一段佛教禅宗故事。佛教典籍《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中都有记载。唐朝时期的两个僧人,一位是龙山禅师,一位是洞山和尚。洞山和尚游历各地,精研佛法,求教于名山大川。经过湖南潭州龙山时 ,见山幽林密,峰峦叠翠。与友人一起游玩,相谈甚欢,却发现溪水潺潺之中有几茎菜叶自上游漂浮而下。遂断定这深山之中必定有人居住。他们沿着溪流,拨草缘石,走了一段路,在半山腰看到一座小小庵堂,遇到一位形貌特异的僧人(就是龙山禅师),于是有了一段对话:
龙山禅师问道:“没有山路进出这座大山
,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洞山和尚道:“这座山有没有路,暂且不说,我好奇的是,您又是从哪里进到山里来的的呢?”
龙山禅师道:“我自小生长在此,就是这里人。”
洞山和尚道:“你住进这座山里,到现在有多少年了?”
龙山禅师回答说:“我早已忘记了时间。”
洞山和尚沉吟一会儿,问道:“是你先住在这里呢,还是这座山先在这里呢?”
龙山禅师摇摇头道:“不知道!”
洞山和尚追问道:“为什么不知道呢?”
龙山禅师回答道:“你我识见不同,思维不对等,我又怎么能回答知道呢?”
洞山和尚略微有些惊讶,还是禁不住问道:“你是传了什么衣钵体悟了什么道理,才住进这深山的吧?”
龙山禅师望了望远处,回答道:“我以前曾看见两头泥塑之牛互不相让,角力打斗,最终坠入大海之中,一直到今天也没能再见到它们的踪影。”
洞山和尚听罢,若有所思,神情肃穆。过了一会儿,洞山和尚又问道:“我还有问题向您请教,如何是宾中主?”
龙山答道:“长年不出户。”
洞山又问:“如何是主中宾。”
龙山道:“青天覆白云。”
洞山问:“宾主相去几何。”
龙山道:“长江水上波。”
洞山又问:“宾主相见有何言说。”
龙山道:“青风拂明月。”
到此,洞山和尚殊为佩服,携友人拜别辞去。
龙山禅师望着他们的背影,若有所思。口里高声念到:“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莫作是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关。”
几天后,龙山禅师放火烧毁了庵堂,搬到了大山深处,不再与外界接触,禅宗史称隐山禅师,成为马祖道一的另一衣钵分支。
这段记录在禅宗思想史的公案,究竟说明了什么道理,让后来人诸多剖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泥牛入海”这一成语,自此被人们引用来比喻有去无回,杳无音信。在文化史上,宗教史上又多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正是:
景德传灯五会元,高僧大德扫晦暗。
三山五岳藏真如,泥牛入海空寻踪。



-
大家现在基本都处于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事情都讲究效率,感情也不例外,从而导致离婚率提高了不少。前两天有个人问我怎么样才能提高表白的成功率?个人认为表白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成功率高与否往往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你和对方的关系、对方的性格、你的表达方式等等。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建议分享给需要的朋友:1[详细]
-
一个男人爱不爱你,其实你很容易分辨出来,因为他的一举一动,都能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比如,他对你的态度,会影响到你的心情。在生活中,他对你的态度,会让你觉得很委屈。如果一个男人,总是能让你在他面前受尽委屈,那么就说明他根本不在乎你。因为在他心里,根本就没有在意过你的感受,更不会把你放在心上。他不会顾及[详细]
-
问你几个问题:你和你丈夫最后一次尽情聊天是什么时候?他最后一次主动和你分享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是什么时候?他最后一次和你聊共同朋友是什么时候?你有没有注意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你们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见面的时候也不知道该如何无话不谈的继续下去?即使我们每天一起吃饭,看剧,睡觉,我们总是无话可说。[详细]
-
感情里经常有吵吵闹闹,能够在吵吵闹闹中走过来的,最后都是非常幸福的。而那些走不过来的情侣,往往都有一方会很心痛,另一方则是毫无波澜。毕竟情侣真的要分手了,大多数都是有一方已经累了、或是不爱了,才会把那些绝情的话甩给对方。那么在分手的时候,什么话会让女人感到绝情呢?一起来看看吧。1.我想我们的性格不合[详细]
-
在恋爱关系中,情侣之间难免会遇到矛盾和分歧,有时这些矛盾可能会引发冷战。冷战就像一场情感的暴风雨,让彼此的关系陷入僵局和紧张之中。然而,冷战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有效地缓解冷战,重新找回那份温暖与和谐。当冷战发生时,双方往往都处于一种情绪的僵持状态,彼此不愿意先开口打破沉默,担心丢了面子或者被对方拒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