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级别共分为三级 ,你真的搞清楚了吗?
关于医务人员的防护分级,2016年《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规范》中有相对明确的规定,将医务人员的防护要求分为四级:一般防护、一级防护、二级防护、三级防护(见下图)。
疫情期间,大家似乎也已经习惯了“几级防护”的描述。
图为《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规范》附录
有了这个表,是不是就能解决防护级别的困惑了呢?
并没有!
继续看《规范》,会发现有这样的描述:
工作人员选用防护用品应按照分级防护的原则:
《规范》原文:进人确诊或疑似空气传播疾病患者房间时,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呼吸器;根据暴露级别选戴帽子、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
确保医用防护口罩在安全区域最后脱卸。
讨论:通过这一规定我们不难看出,针对空气传播疾病,呼吸系统依然是保护的重点——口罩类型的选择是首要(防护口罩或呼吸器),其他防护用品(帽子、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非必须,而是根据暴露的级别来选择,暴露级别的核心则与诊疗护理操作项目有关。
其实,这一规定与“标准预防”的概念如出一辙:
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由此可见:该规范虽然给出了分级防护,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还是需要根据暴露风险评估的结果来选择防护用品是科学明智的。

该图根据《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规范》附录整理
再来回顾新冠疫情期间国家下发的防控指南,无论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防护技术指南(试行)》国卫办医函【2021】155号,亦或是《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三版),都是尽可能详细的使用图表给出防护用品的选择原则:

图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防护技术指南(试行)》国卫办医函【2021】155号
图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2021】96
所以,面对分级防护的问题,不是感控科不晓得怎么分,而是没有办法“简单粗暴”的告诉你们是几级防护。因为,防护用品的选择,是与你的诊疗护理操作密切相关。
掌握《规范》要求,把握防护用品选择原则,方能做到科学防护。
-
在多肉大棚里,小人祭一直不太火,虽然与它开花时气味个性有关,主要还是名字起的不好,小人已经够意思了,还要叠加祭,多不吉利,就是换个名号~日本小松,也无济于事。其实小人祭被有意无意误解了,小人,日本话里是矮小、小孩、儿童的意思,和咱们南方一些土语近似,祭,是活动、节日的意思,小人祭可以作儿童节、小孩子[详细]
-
建筑拆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证书和资质才能进行。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建筑拆除资质的相关内容,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建筑拆除资质一览:拆除前必备的证书和资质进行详细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够对建筑拆除资质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证书 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证书是进行建筑拆[详细]
-
那么导致外溢的原因是什么呢?正确的操作步骤是怎样的?阳姐我来给大家分析分析。1、按食谱或说明书选择对应的功能五谷浆、倍浓豆浆-----适合打各种五谷杂粮、豆类米糊、滋补糊 -----适合打五谷杂粮、各种米类养生粥、杂粮粥-----适合做五谷杂粮炖煮-----适合做长时间熬煮的食材2、按说明书食谱用量[详细]
-
1、我们先看压缩机,压缩机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压缩机吸入低温低压的过热气态冷媒(10℃),排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70-90℃)。注意,这里排出的气态冷媒也是过热气体,如图所示,排出口压力为2.96MPa,这时对应的冷凝温度(饱和温度)为50℃,如果这时排气温度为70℃,那么说明压缩机排气[详细]
-
刺槐木材硬度十分高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是豆科刺槐属落叶乔木。属于阔叶环孔材。相对密度0.77。材质坚硬,有韧性。硬度为7.刺槐原产北美洲,17世纪被引入欧洲,20世纪初由德国引入山东胶州栽培。刺槐因为是由西洋引进,故百姓称之为洋槐,其叶柄上有刺,所以叫刺槐。刺槐颜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