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长寿的人是谁活到多少岁(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十大人物)
第一位,陈俊,福建人,根据清乾隆十三年《永泰县志》12卷记载:,陈俊生于唐朝僖宗年间,也就是公元881年,死于元朝泰定甲子年间,也就是公元1324年,跨越了四个世纪,活了444岁,他打破历史上最长寿的人世界记录。陈俊之所以能活到这么大年纪,还要归功于他为人正直,乐于为乡亲邻里做好事的良好品质,因为陈俊到了晚年,已经没有自理能力的时候,在没有子孙后代的情况下,乡人轮流供养。他的生平事迹被刻在一块木牌上,从元朝一直保留到清代。

第二位,李清云,四川人,他从清朝康熙十六年,也就是1677年,一直活到民国1933年,跨越了两个世纪,活了256岁,早年是清末的中医中药学者,以卖草药为生。他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他为人厚道,从不发怒,与邻里之间相处和睦,生活习惯异于常人,不饮酒、不抽烟,吃饭也定时定量,早睡早起。他一生娶了24位妻子,养育了180位子女。

第三位,吴普,江苏人,据说活了200岁,曾经跟随华佗学医,救活了很多人的性命。是华佗最得意弟子之一,他擅长五禽戏,早年间他以华佗所创五禽戏进行养生锻炼,所以才长寿,到90岁时仍然耳聪目明,牙齿坚硬完好。所著的《吴普本草》较有名,但已失传。

第四位,刘慧昭,生于南北朝的北魏时期,也就是公元526年,一直活到唐朝元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816年。跨越两个世纪,活了290岁,根据《历代高僧生卒年表》记载,慧昭和尚,常年在开元寺,其生性孤僻,经常修行禅定,面貌比较清瘦。他喜欢预言别人的祸福,而且每言必中。

第五位,张三丰,生于南宋淳祐七年,也就是1247年,一直活到明崇祯十七年,也就是1464年,跨越两个世纪,活了218岁,他是南宋末明初道士,武当派开山始祖,其开创了许多拳法,最有名的就是太极拳,一生受到元明两朝皇帝的追封。

第六位,汤云山,湖南人,出生于明朝万历四十八年,也就是1620年,一直活到清朝乾隆二十六年,也就是1761年,终年141岁。130岁时,汤云山入京为乾隆贺寿,乾隆赏赐了120两银子并御赐匾额“再阅古稀”。100岁时身体还很健壮,并让小妾给他生了一个儿子。

第七位,姜子牙,出生于商朝时期,也就是公元前1156年,一直活到周康王6年,也就是公元前1017年,活了139岁,因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被封为齐国开国之君。

第八位,蓝祥,广西人,出生于康熙八年,也就是公元1669年,他一生过了两个甲子年,经历了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4个朝代。一直到1812年去世,活到144岁。他秉性淳良,持躬朴素,精神矍铄,言语行为都很安闲。到100多岁时饮食依然很好,视物也清晰,在当地很有声望。

第九位,冷谦,浙江人,明初道士。到元末年间已过百岁,一直活到明永乐年间。活了150岁,早年间喜欢养生,其著有《修龄要旨》,为明代一部内容丰富的气功与养生保健专书。

第十位,彭祖,相传彭祖自尧帝起出生,历夏朝、商朝两个朝代。活了800多岁,但如果按按60天一甲子记年的话,彭祖实际寿数合今天130岁。在历史书籍中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以至于后来被神话。

-
小叶紫檀的“变色魔法”让玩家又爱又恨——有人盘出帝王紫,有人却盘成黑煤球!今天从科学原理到实操避坑,手把手教你掌控变色节奏,告别“盘毁”焦虑!一、小叶紫檀颜色进化全阶段新料阶段(0-3个月)橘红色:新切面如新鲜胡萝卜,阳光下泛金属光泽避坑点:警惕染色做旧!真新料颜色鲜活,假货发暗发灰氧化初期(3-6[详细]
-
地毯是酒店行业普遍使用到的一种软装材料,由于地毯的投入和维护成本较高并随着多种地面材料的出现,如强化地板、同质地垫以及地砖工艺的提高,酒店逐步减少了地毯的使用量,但地毯不可替代的优势,依然无法撼动地毯在酒店行业的应用。地毯有哪些优势呢?美化环境、阻隔灰尘、降低噪音、保温、提升档次等诸多优点,是别的地[详细]
-
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肥料,稀土元素肥料在这几年的农业生产中变得越来越受众人关注。因为这类肥料可以提升作物的生长水平,那么都有哪些肥料呢?用这些肥料种出来的作物又有哪些优势呢?稀土元素肥料。稀土元素肥料是应用了以稀土元素为主的新的化学成分配比合成研制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绿色肥料。这种肥料是以稀土元素的化合物[详细]
-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日益关注,装修材料的甲醛问题正逐渐成为大众关心的焦点。其中,木地板作为一种受欢迎的地面铺设材料,自然美观且脚感舒适,是很多家庭的首选。然而,木地板的甲醛问题也是消费者购买时的重要考量因素,木地板中的甲醛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散尽呢?木地板的甲醛来源木地板是指用木材或木基材料制成的地[详细]
-
水资源是能不能进行水产养殖的关键,我国的淡水养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可谓是历史悠久,传统的养殖用的是土塘,水的来源就是地下渗出地面的水,但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镀锌板帆布鱼池养殖是人工池,需要人工供水,一般帆布鱼池的选址是在池塘、河渠、小溪等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方,但是在一些地面水源不够充分的地区[详细]